多领域实现全国首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布8项创新案例
来源:云南网时间:2025-07-18 17:23:41
7月18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召开制度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8项集成性强、覆盖面广的制度创新案例,涵盖数字经济、跨境金融、人才服务、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多项成果为全国首创。
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内容:
案例一:数字云牛:沪滇协作首创牧业数据质押融资
昆明片区联合上海临港集团,推动“肉牛生理数据要素数据产品”在上海完成全国首单牧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现“上海登记—云南确权—全国流通”。通过植入5G胶囊机器人采集肉牛关键数据,并创新推出“数字牛抵押贷”。
改革后,养殖端实现降本增效,单户有效管理牛数从10头增至30头,成本降19.8元/头/天,利润增长超30%;流通端解决产业痛点,全国首单牧业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企业获1000万元授信;行业端推进标准示范:制定国内首个活体数据采集国标,吸引老挝等三国共建示范基地。
案例二: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首开中阿迪拜方向通道
中国银行云南分行率先实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贸易支付场景业务落地,首笔试点金额496.56万元,是全国首单中国对迪拜汇款业务。实现境内外银行点对点支付,缩短链条、降低汇兑风险。为多国别跨境支付提供可复制经验,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案例三:跨境人才服务:构建“学技业居”四位一体体系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聚焦沿边、跨境特色,构建“教培—认定—创业—宜居”全链条跨境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中老铁路职业教育标准跨国输出、国际职业资格互认、口岸通关效能提升及外籍人才服务优化,打造“教培—认定—创业—宜居”全链条服务。
铁路标准跨国推广,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提出“语言+技能+认证”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场景化、沉浸式培养模式。为老挝定制铁路职教体系,培养800余名人才(含66名火车司机);探索国际职业资格认定。建立东南亚国家职业资格单项认可清单,27名泰国人通过认定在昆工作;破解国际人才流动壁垒,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落户,推动境外人才便捷融入本地人力资源市场,来昆外籍人员及免签入境人员同比分别增长131%和965%。
案例四:无忧信用保险:精准护航企业“南向出海”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依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无忧信用保,以“风险屏障”和“融资赋能”双轮驱动,助力外向型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
依托中国信保覆盖全球4.7亿家企业银行数据、超过400多个国家的资信数据库、风险地图和“资信红绿灯”系统,引导企业查询投资和贸易目标国的潜在风险。2024年,昆明片区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方式享受免费领取统保平台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达57家,实现“一键投保、免申即享”;通过非统保平台投保信用保险、进口预付款保险等险种的外贸企业达27家,累计支持企业出口创汇超3亿美元。
案例五:跨境绿色电力:共建澜湄区域能源网
首创跨境绿电合作模式,中老合资成立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EDL-T),运营230千伏及以上电网;构建区块链跨境电力交易平台,引入80余家东南亚售购电主体;实现跨境电力互济76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90%),培养技术人才1000名。
案例六:跨境公路运输:“一车到底”降本增效
推行中越、中老线路“原车原箱直达”,口岸查验从24小时压缩至1小时,生鲜产品“当日直达”。推行后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中越线单车省1000元/次,万象—昆明物流成本降40%-50%。中老线路常态化运营并建成两大国际客运枢纽,推动云南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
案例七:“信用+监管”:推行“一业一查”新模式
昆明片区(官渡区)通过整合行业抽查事项,优化“一业一查”清单,建立动态监管对象名录库,探索推行“一业一查+信用”综合监管模式,推动企业减负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建立一业一查年度计划,对托育、烟草等17个高风险行业“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动态调整综合抽查企业频次,3.9万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抽查任务量降55%;每月1-15日设“企业安静期”,减少行政干扰。
案例八:AI惠企政策:“官小服”智能推送
昆明片区(官渡区)聚焦企业需求,整合多领域惠企政策,率先借助DeepSeek系统上线“官小服”AI政策助手。极大地简化政策推送流程,提高政策咨询的便捷度和准确性,为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体验。
微信语音交互实现秒级应答,累计服务4万余次;辅助企业兑现政策2009万元,推动融资1.56亿元;形成“AI+线下+上门”立体服务,惠及43万市场主体。(云南网 记者张雁群 杨梓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