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人民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四载磨砺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来源:昆明信息港时间:2024-01-03 15:22:56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也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成立四周年。
值此新年之际,老挝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报》1月3日刊发题为《划时代之桨 扬奋进之帆——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四载磨砺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的老挝语文章,聚焦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成立四年以来在制度创新、营商环境、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中老铁路开通、RCEP生效、“四区联动”以及沪滇协作等时代机遇下的发展新动能。老挝《人民报》的此次报道有望进一步扩大昆明片区在老挝及周边国家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双方合作交流。
老挝《人民报》第10版整版报道截图
以下为老挝《人民报》报道全文:
2023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从2013年上海的一枝独秀,到如今22个自贸试验区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开创了中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在中国自贸时代的大洪流中,于2019年8月30日挂牌成立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下称昆明片区)建设也已跨过四个年头。四年间,昆明片区于变局中开新局,切实把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发展大局结合起来,紧抓RCEP落地生效、国家南向开放、中老铁路等重大历史机遇,依托“四区”叠加优势、“沿边跨境”特色、沪滇协作格局以及产业转移契机,全面扩大开放,大抓产业发展,努力闯出一条开放发展的新路子,为中国探索自贸试验区对外合作创新模式积累了更多经验。
潮起自贸时代 为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当今国内外经贸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窗口,彰显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进取态度和合作善意。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昆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大通道。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云南考察时,特别提出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
为充分发挥云南、昆明的区位优势,推动国家向南开放、向外发展,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正式挂牌,与1992年成立的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叠加,同频共振,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作为中国在沿边地区布局的云南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昆明片区自挂牌成立以来,立足“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积极践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自贸精神,以创新为驱动、以开放为引领,紧抓“沿边跨境、西南门户”这一发展“棋眼”,积极融入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开放前沿。
截至目前,挂牌成立四周年的昆明片区出台“1+4+N”等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从招商引资、企业成长、外贸促进、绿色低碳、降本增效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措施,大抓产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2022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84亿元,以昆明市0.7%的国土面积贡献了约8%的经济总量,成为云南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投资潜力的产业聚集地和经济增长级。
同时,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四年来,昆明片区在园区承担的141项试验任务全部落地实施之余,推出“昆磨跨区通”政务接力联办模式、跨境“淘电”模式、“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云南首个产教融合自贸学院、“全天候”涉外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案例,为片区建设开放创新新高地、制度创新新高地和产业创新新高地释放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可以说,一条创新发展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之路已具雏形。
此外,昆明片区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3年10月,片区经营主体总量再创新高,突破8万户,占全市5.2%、全省1.4%,在全省89个开发区中遥遥领先。
四年来,昆明片区抓改革、强产业、大招商、增投资、促创新、优服务,在云南和昆明这片投资热土、开放门户上种下自贸的种子,结出累累硕果,为昆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注入强劲动能。未来的昆明片区将奔着建设“五千亿级”重点园区的目标,不断革新探索,为地区发展贡献经开力量、注入自贸动能。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 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云南、昆明连接“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东、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放的前沿通道,区位优势突出,落子于此的昆明片区,发展之路注定不平凡。
2021年12月1日,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正式通车,搭建起一条连接中老两国的黄金大通道。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的经济“磁场”强大,开通以来客货两旺,为沿线产业发展“装上了引擎”。截至2023年12月27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525万人次,运输货物3033万吨,运输网对内联通中国31个省(区、市),对外辐射至老挝、泰国、柬埔寨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安全高效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
此外,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启航,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扩大经贸合作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随着中老铁路通车与RCEP生效,云南、昆明等沿线省区市成为重要受益者,发展进入第三年的昆明片区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位于片区内的王家营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迎风而起。
王家营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于2006年11月投入运营,这个基于铁路集装箱物流的货物运输枢纽在中老铁路开通后成为国内段货运的起点,承担着云南路网约70%的中老国际货运发送量。当前,中老铁路的黄金大通道效应不断凸显,海内外货物对标“昆明时间”,从四面八方向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集结,依托中老铁路运往全世界。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10月8日,“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在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首发,依托“中老铁路+沪昆铁路”,打通了“上海—昆明—老挝万象—印度洋”这条国际陆海大通道。在这一系列的国际通道加持下,昆明以王家营为核心区的国际班列集结中心正加速形成。
沪滇•澜湄线
在这一过程中,昆明片区持续抢抓“中老铁路+RCEP”发展机遇,加速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对内,积极与厦门、成都、大连、济南、钦州港等自贸片区加强合作,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老铁路对接。对外,首创“澜湄快线”“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跨境电商+铁路运输”等双向快速通关模式,服务覆盖泰国、缅甸、老挝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还推动与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临沧边合区、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特殊功能区及省内20个沿边口岸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内外联通、东西互济、南北贯通的全方位、多领域、强联动开放格局。
当前,昆明片区正依托中老铁路这条“大通道”与RCEP这一“软机制”,积极发展“大物流、大贸易、大产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书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借势“四区联动” 沪滇协作开创发展新局面
为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9月3日,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举办,旨在深化沪滇产业协同,引导沪企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昆明片区作为拥有“四区”优势叠加的开放型特色园区,资源禀赋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已形成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共生互促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承接中国东部尤其是上海市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在这一契机下,昆明片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打造东部产业转移核心承载区和先行示范区,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
今年,昆明片区内一座以上海临港和云南昆明两地命名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拔地而起,于12月3日建成开园,开启了沪滇合作、产业协作的新篇章,也成为昆明片区全力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好着力点。在“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乘数效应下,昆明片区打造产业转移核心承载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发展之路必将越来越广阔,为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启示、新动能。
接下来,科技城将以南亚东南亚市场为依托,上海为“飞地”,联合打造磨憨—磨丁以及河口—老街、孟定清水河、瑞丽等中老中越中缅示范边境经济合作区,构建“沪滇产业合作,双城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在促进沪滇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开创独属于昆明片区的精彩未来。
潮起宜踏浪,风好正扬帆。四年来,凭借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老铁路开通、RCEP生效、“四区联动”以及东西协作的时代契机,一个贸易更加便利、投资更加开放、发展更加充满活力的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正逐步呈现,让世界的目光在此聚集。未来,站在新起点上的昆明片区必将乘势而上、御风而为,在创新开放的新时代里续写新故事,擘画新蓝图。(翻译:昆明信息港 记者洪俊杰)